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上海率先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年份。在教育现代化方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有着怎样的思考、探索、实践和成果? 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推出“区域教育大直播”,邀请上海16个区以及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吴江、嘉兴、嘉善等地共19个区(市、县)的教育局局长参与。 在今晚刚刚结束的区域教育大直播——虹口教育访谈中,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李国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东方卫视主持人于飞齐聚直播间,围绕“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彩虹计划全面育人”的主题,共同深度探讨了虹口彩虹计划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与成果。 如何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 如何让每位教师都能出彩? 如果让学校成为多彩校园? 小编为大家总结和梳理了今晚直播的精华内容。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不要再错过“划重点”了哦! 在上海的版图中,虹口是一处文化荟萃之地,多所百年老校,印证了虹口教育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多位教育大家、文化名人来到上海都是居住在虹口区。虹口的文化、教育,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地位,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汇集,也为虹口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土壤。 打造虹口教育的品质和温度是每一个虹口教育者不变的初心,让每个虹口学子都出彩是虹口教育者努力实践的目标。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虹口提出彩虹计划七大工程——立德树人、人文涵养、科学素养、自主学习、健康促进、国际交流、助学暖心。 在直播访谈中,李国庆局长说起“彩虹计划”名称的由来,颇具深意。“彩虹”的“虹”与虹口的“虹”同源,寓意立足虹口的基础与特点,而“彩虹”也包含着“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的含义。 重艺术人文浸润让学生找到专属色彩 她叫徐依美,是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同时,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走廊博物馆的明星讲解员。这是一所以篆刻为特色课程的小学,篆刻是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徐依美来说,她走进“篆刻的世界”也有着一段波折的故事。徐依美本来只是一名讲解员,但是通过讲解,她觉得还是要真正学会篆刻,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徐依美成为了篆刻社团的一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学起了篆刻。 和徐依美一样,每一个孩子走进传统文化世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一些困难或波折,但更多的是收获满满的欣喜。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开设了10年的篆刻课程。10年的辛勤和钻研,为二中心的篆刻社团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一张张证书、一副副作品,见证着篆刻这门艺术所蕴藏的“国风雅韵”,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上。 虹口彩虹计划中的人文涵养工程项目,着力以美育人,其中包括了“国学传承”“指南针计划”“舞蹈彩虹”“戏剧体验”等。 在李国庆局长看来,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开设的篆刻艺术课程,并不是要求参加这个课程的孩子一辈子都要去从事篆刻专业,而是希望通过学习篆刻这个艺术形式,来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培养孩子热爱艺术的品质。这种审美的能力和热爱艺术的品质,会一直长久地跟着孩子,陪伴着他们。 包括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在内,虹口区有着一批成果显著、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现共有市、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所、艺术教育特色项目30个。以北虹高级中学为例,学校多年来积极谋求艺术教育特色发展,自主开发、实施戏剧特色课程,并成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戏剧教育进高中课堂”的实验基地,目前正在以艺术特色申报上海市特色高中。 访谈中,尹后庆会长也高度概括了艺术教育的任务。他认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是面对所有孩子的。艺术教育第一个任务是让所有的孩子发现美,教会孩子感知艺术;第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第三是教会孩子们创意表达。艺术是一个高阶思维理解的活动,是情商和智商的统一。艺术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理解,帮助孩子们打开民族的、国际的视野。 促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人人都能出彩 年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陈明青作为仅有的8名代表之一,代表全国高中思政课教师,向总书记汇报情况。从教22年来,陈明青始终与时俱进,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将最鲜活的素材引入思政课堂。 在陈明青看来,一堂优秀的思政课需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因此在陈明青的课上,政治理论从来不是靠灌输,而是学生在行进中,在学思践悟中得来的。 近年来,陈明青先后主持了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和虹口区思想政治学科高地。她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无私分享,引领更多思政课教师成长成才。与此同时,陈明青始终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定期开展的跨学科教师研讨让协同育人蔚然成风。 在新时代,过去思政课的三尺小讲台,已经成为影响力无限的广阔舞台。《周末开大课》、《在战疫中成长——德育公开课》、《上海市中小学空中课堂》等节目、课程,将陈明青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扎实深厚的思政课功底,传播到千家万户,她也荣膺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明青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00后”们。 立德树人是彩虹计划七大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把彩虹计划落深落实,老师是关键。在虹口,像陈明青这样的国民思政教师,正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带动一批德育老师的成长。 在访谈中,李国庆局长介绍了虹口正在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一体两翼三联动”构建党领导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建设“德育高地”,打造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区。虹口全市率先与两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 除此之外,虹口着力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把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纳入虹口区教育管理人才“五梯队”和专业人才“七层级”培养规划,将学科德育研究能力作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市“双名基地”、市德育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促教师成长发展,让每位教师都出彩。 在尹后庆会长看来,学校里的所有老师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他认为:每位老师在学校里都有道德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位老师与学生的交互中,心灵情感的呵护和陪伴都非常重要;每位老师都应该重视默会知识的言传身教。 办家门口好学校让学校成为多彩校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教室,上开学第一课……”在虹口实验学校的消防体验馆,孩子们这里正在上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虹口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构建学科并重、科技与文化共融的课程体系——“4+1”学生成长彩虹课程框架,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艺、安全教育、德育实践等课程形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在体育素养培育方面,学校通过“3+1”体育课模式,初步形成了覆盖各年级的体育多样化运动课程,涵盖了足球、游泳等项目。学校体育拓展型课程也颇具实力,射箭、足球、男拳女舞、舞龙队、围棋……志在培养体魄强健的国家建设栋梁。 在温馨话吧,有沙盘室、拳击室、有按摩椅,这里也是虹口实验学校孩子们的“树洞”。学校以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服务示范点“温馨话吧”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支持工作,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小世界,给予他们专业的心理指导。 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虹口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项课程,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虹口以学校为落脚点落实彩虹计划,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让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多彩校园。 据李国庆局长介绍,虹口实验学校构建了“4+1”学生成长彩虹课程框架,这是一个学科并重、科技与文化共融的课程体系。“4+1”模式,就是周一至周四上国家基础型课程,周五上学校拓展型课程,作为学校的主动发展日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彩虹”课程。“4+1”学生成长彩虹课程立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艺、安全教育、德育实践等课程形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彩虹计划七大工程的实施和落地,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彩虹计划的实施也带动了虹口学校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家门口好学校”不断涌现,守住公平底线,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集群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虹口目前拥有18个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单位,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向高中延伸;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工作参与学校22所,其中小学12所、中学10所,覆盖义务教育阶段40%的公办学校。 尹后庆会长认为,教育追求的是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在学校的办学成果中,分数只是代表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水面下的价值。学生在学校成长中能够获得自尊、自信,学会主动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非单打独斗地追求学科的分数,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教育价值。 展望十四五发展让虹口未来更多彩 近年间,虹口的彩虹计划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和落实,也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让虹口的孩子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得幸福,学得满意,是虹口教育人共同的目标。 访谈中,李国庆局长展望了虹口十四五教育规划。据李国庆局长介绍,“十四五”期间,虹口将增加十所幼儿园,其中新建五所,改建五所,增加四所小学,其中新建两所,改建两所,还将新建两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虹口将抓住北外滩建设的机遇,在城市建设更新的进程中提升教育资源的品质,未来在北外滩高端商务区之中,把更多的教育设施镶嵌到区域的发展中。 虹口教育在彩虹计划的引领下,涌现出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一位位让孩子喜爱的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虹口的彩虹计划,让每一位的孩子,都能得到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 紧紧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目标,虹口教育未来将更多彩。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y/146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