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GC的概念

UGC模式的实践较早出现于年——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率先成功实践了UGC的发布和分享。同年,摩根斯坦利首席分析师MaryMeeker在《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报告》中,首次提出UGC(User-GeneratedContent)这一术语。

二、UGC的特征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名为“ParticipativeWeb:User-CreatedContent”报告中概述的UGC三个特征:其一,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共享的内容;其二,内容凝聚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其三,内容是用非专业的方式创造。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UGC是互联网环境中以业余用户为生产主体的网络信息生产、传播和组织模式,其内容不仅涵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还包括用户的浏览、阅读、点击等行为。在舆论形成过程中,UGC模式的舆论价值在于其能通过规模化信息反映社情民意;激发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热情;通过用户的观点交锋构建舆论认同。

三.UGC模式在“舆论反转”中的价值张力

信息规模化、用户参与开放性以及交流互动性等特征彰显了UGC模式在舆论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UGC模式的现有局限又成为阻碍舆论健康发展的对抗力量。而“舆论反转”正是在包括用户在内的多种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

(一)UGC模式对舆论事件演变的推动作用

1.UGC模式对舆论事件发展的自发驱动

一是用户通过开放性渠道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舆论发展。

UGC模式的信息规模化是用户通过开放性渠道,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结果(新媒体赋权,技术赋权)。开放参与的方式赋予了用户要求弄清事实真相、维护公民权益的自主空间,也为用户规避权力部门对话语的操控创造了可能。正是通过这一方式,用户的发帖、评论、转发、围观等行为施压政府或当事部门公布事件真相,发挥了推动舆论发展,实施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是UGC模式下碎片化内容留给用户想象空间,激发用户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

UGC模式下的内容多以碎片化、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些内容虽不能为事实提供真实、确凿的佐证,却留给用户想象的空间:激发用户参与探究的愿望,引起用户对事件当事方、相关监管部门发起质疑。另外,用户贡献内容碎片化的背后是生产主体的非专业化。用户运用自身资源,根据兴趣,采用一定的方法生产内容,原创性成了UGC的标签。在同质信息充斥的海量信息中,富有原创色彩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常常被赋予揭示真相的使命。比如,网络环境下由用户贡献的各类文图、视频等,未经任何处理,一经网络发布迅速引起广泛







































看白癜风去哪里
中医对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sh/101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