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近日,董卿在《主持人大赛》总决赛中的一句点评,迅速登上热搜,话题阅读量超2亿。在新冠肺炎侵袭的当下,这句话颇具讽刺意义:如果没有率先朝野生动物举起“猎枪”,人类又怎会一次次陷入疫情困局呢?相比董卿的八字箴言醍醐灌顶,北京卫视《养生堂》主持人杨雅淇引发的却是争议。事情缘起于其在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仅没有佩戴口罩,过分亲密的举止和不适宜的面部表情,都被网友指责“不专业”。除此之外,白岩松、鲁健等多名主持人对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专家、医护等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为观众带来疫情深度解读的同时,同一个主题的报道也让不同主持人之间关于业务能力的PK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甚至高下立见。其实从年Q4推出的《主持人大赛》,到年末的著名主持人赵忠祥逝世,再到佟丽娅、尹颂、张舒越首度以主持人身份登上春晚舞台,都让主持人这个极易被忽视的群体快速走到舆论中心,而业务能力、断层与迭代,便是其中的关键词。究竟市场需要怎样的主持人呢?在央视动作频频扶持新生代主持力量背后,他们又能否如愿扛起市场重担呢?在疫情蔓延的当下,主持人究竟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呢?《主持人大赛》:两代主持人的自我修养和思辨市场上不乏选拔培养优秀主持人的节目,但若论影响力和权威性,则当属《主持人大赛》。从年首届《主持人大赛》开幕,到年已然走过了30余年,由其推出的鞠萍、张小琴、曹可凡、撒贝宁等都是主持界的中流砥柱,如今时隔8年再次启动自然备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