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载人潜水器进行科考都是采用“一船一潜”的工作模式由一艘母船带着一台潜水器进行联合工作而“奋斗者”号的出征则与众不同采用的是“双船双潜”的模式那这多出来的“一船一潜”是什么情况呢?“双船双潜”又是怎样相互配合的?科考母船与潜水器如何工作?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探索一号”“探索二号”是何方神圣?03: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历史。而成功的背后,是两艘同行的科考母船——“探索一号”“探索二号”及时全面的科考保障。这两艘船是何方神圣?它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探索一号”原为“深海勇士”号的科考母船,是一艘战功赫赫的海洋科考“老大哥”。早在四年之前,“探索一号”就携带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号“天涯”号等深海科考“神器”进行了首次万米级无人深渊科考活动。之后的几年中,“探索一号”多次出海执行海洋科考任务,其中的许多发现都创下了国际纪录。“探索二号”则是今年6月刚刚交付使用的新船,是中国首艘专为万米深海科考打造的母船。和大哥“探索一号”一样,它也可以进行多方位海洋探索任务,是一个多功能海洋科考平台。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一艘合格的科考母船呢?首先,在吊放潜水器时,母船需要保持平稳前进的状态,避免风浪带来的晃动造成设备损坏。然而,科考船往往在深海区工作,船锚长度不够,怎样才能将船固定住呢?别慌,我们可以用“动力定位”。两艘母船都拥有Ⅱ型动力定位能力,船会像“自动驾驶”一样,根据风浪变化情况,自动调整推进器的速度和方向,保证船只的稳定。但这还不够,布放和回收潜水器需要精确调整船只位置,而母船吨位重、体积大,怎样让船只灵活地移动?为此,两艘母船分别搭载了侧向推进器和全回转推进器,来提高平移和回转性能。尤其是“探索二号”的全回转电动推进器,不仅可以让船原地掉头,噪音也小,可以减小对声学设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科考性能。其次,船首的设计也有讲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两艘母船都没有前甲板,这是为什么?原来,深海科考船经常在大风浪海域活动,在顶风航行时,前甲板容易被大浪压下,发生危险,因此,两艘母船都取消了前甲板。而它们的船首分别设计成“劈浪形”和“压浪形”,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抗风浪,保护潜水器和人员的安全。此外,母船还需要配备潜水器库房、各种实验室、还要有舒适的住宿环境、人性化的生活设施,当然,更重要的是有经验丰富的船员和大家共同的责任心。这一切共同造就了“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造就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辉煌。“双船双潜”是如何工作的?“双船双潜”中的“双船”是指“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而“双潜”就是“奋斗者”号和“沧海”号。与“蛟龙”号以及“勇士”号当初的海试不同,“奋斗者”号在此次海试过程中,额外增添了一台无人潜水器——“沧海”号作为搭档,共同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那“双船双潜”又是怎样相互配合的?当海试船队抵达下潜海域后,搭乘“探索二号”母船的深渊着陆器“沧海”号会率先下潜到海底,成为水下拍摄的主机位。同时,“沧海”号会运行预先设置的自动程序,将内部的移动机器人“凌云”号唤醒,通过自动程序设计的路径进行移动,作为水下拍摄的第二机位。“沧海”号在水下就绪后,“奋斗者”号就会从“探索一号”向海底下潜。在抵达海底后,“奋斗者”号可以通过声学通信定位和探测雷达在漆黑的海底找到“沧海”号,并从“沧海”号的上方缓缓驶入画面的正中央,稳稳地坐在镜头面前。之后,“奋斗者”号和“沧海”号只需要将各自搭载的通信设备互相对准,他俩就可以通话了。这套设备的两个主要元件(激光发射器、电光调制器)就像是手机的话筒和扬声器。不过,与手机所用的电磁波信号不同,“奋斗者”号给“沧海”号“打电话”用的是光信号。母船上的船载卫星天线会将这些作业画面传输给远在太空的卫星,再经由卫星转发给北京的演播室。至此,这趟跨越海洋与太空的视频电话就接通了。“双船双潜”的尝试,给我们在以后的远洋科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总台央视记者周旋宋亮陈茜杨理天张博杨虓齐霁张效瑜钱榕洁王浩丁潇潇李舒鹏王宁曹昊轩贺佳贝刘琦王秋君杨思源刘柄豪刘翔张志鑫孟琳)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sh/159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