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诺曦妈妈 1 这几天被“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刷屏了。 事情是这样的: 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10岁的男孩,长期被同班同学霸凌,11月24日,在厕所被两名男生围堵,一名在门外说要看他屁股,另一名在隔壁隔间,把有尿和厕纸的垃圾筐扣在他头上。 事后这名男生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检查的结果是中度焦虑、重度抑郁)。 家长随后向学校反映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学校领导及涉事学生的家长都认为这只是开玩笑。在孩子爸爸向海淀区教委反映情况之后,孩子妈妈遭到了“恼羞成怒”的学校领导的接见,被“劈头盖脸一顿发难,大声呵斥,时不时还翻着白眼......”。 这种“不带脏字但充满愤怒的攻击”导致孩子父母对学校处理问题的态度非常不满,孩子的母亲选择通过网络寻求舆论支撑。 11月8日,她发表了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为传播,阅读量很快就突破10万,截至目前,已经有4万多人点赞,近一万人赞赏。 无数人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和看法,有人认为这位妈妈对孩子保护过度,更多人指责学校不作为,评论点赞数最多的已达1.2万。 2 作为一个母亲,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件事闹得这么大,那个被霸凌的男孩会怎么样?那两个欺负人的孩子会怎么样? 被霸凌的孩子目前仍在家休息,没去上学。 此事学校和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之中。但是不管最后处理的结果怎么样,这个孩子肯定全校闻名了吧? 他以后还上学么?还在中关村二小么?还和那两个男生同班级么?老师会怎么看他?同学会怎么看他? 老师会不会指指点点:“喏,这就是那个被欺负的男生,***班级的”?会不会有口无遮拦的学生说:“想想那个垃圾桶,好恶心啊”? 他遇到这种情况,会伤心、害怕、退缩吧? 霸凌事件发生后,被欺负男孩的家长提出了4点诉求: 1)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 2)保护我儿子不受二次伤害; 3)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 4)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说实话,我是以受欺负男孩母亲的角度看文章的,看得我几次湿了眼眶。我非常理解作者的愤怒、伤心和自责等情绪。 因此,我认为这四点诉求真的不过分,看得出这对家长很通情达理:第一要惩戒“坏人”,第二要保护“好人”。 但是当这些诉求得不到满足时,这位母亲愤怒了,她的愤怒,直接导致她忘记了她的初衷之一:保护儿子不受二次伤害。 她采取公开的方式寻求舆论的支撑,这也许最终能够达成她的第一个诉求: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但却与第二个诉求背道而驰。 我不知道她在决定发表文章之前,有没有联系过其他学校给孩子做退路,如果没有,我无法想象他的孩子要怎么回去复学。 这位母亲为了惩戒作恶者,为了讨回公道,让自己的儿子面临严重的二次伤害。当学校惩罚了霸凌者,当公众已不再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