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房子是用来住的一样,书是用来读的。 年7月9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中国童书博览会原创高峰论坛中进行主题分享。他提出推动少儿阅读需求变化的一个新的越来越强劲的动力就是教育改革。做好原创童书的出版,必须始终追踪需求的变化。 聚焦儿童阅读 主讲人:李学谦 中国出版协会少读工委主任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 海淀区的小学生阅读量已经超过万字 1 趋势一:阅读进校园逐渐成为潮流 北京市的一个重点小学的课表,课程设计非常有意思,首先是基础课程,语数外、英体美,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拓展课程,拓展课程又分为三种,其中一个部分是阅读与欣赏,也就是讲座、社团、选修。 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课程。再接下来是创新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 最后是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 这张课表,首先从基础课程开始,通过拓展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社会实践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知识在实践当中的运用。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是创新的课程,所以创新的结果让孩子们相互展示和交流。 第二个感受,就是阅读正在学校的基础教育当中发挥举轻若重的作用。拓展课程当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阅读与欣赏,含有音乐阅读欣赏,体育阅读与欣赏,美术阅读与欣赏,也就是说学科阅读正在发展起来。这是一个现象。 这是海淀区一所小学,入学四年多人均阅读量已经达到了万字,已远远超过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要完成4万的阅读),而一到四年级人均阅读万字了,也就是跟美国小学生阅读量持平了。 这种实践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北京市教委专门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阅读促进与推广》项目,要增加阅读资源、完善阅读制度、建设阅读队伍、营造阅读氛围、培育阅读文化、丰厚阅读素养的要求,去年12月20号北京多所学校发起了北京中小学校阅读联盟,如今又发起了幼儿园中的阅读联盟。这些案例都说明,阅读进校园已经成为了潮流。 新时代的新要求 2 趋势二:高考指挥棒指向了阅读 为什么阅读会进入到校园,为什么阅读在现在的中小学会引起高度的重视。我感觉直接动因就是高考指挥棒变了。从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就提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年的高考大纲,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语文考试适度增加阅读量,并要求把文学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设为高考内容。因此,这一系列的变化,给教师和学校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近几年中高考各科试卷的变化,一方面各科试题的文字阅读量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不行,不能快速提取和处理信息,会不能做完试卷。另一方面,语文越来越成为中高考的得分拉分学科。 校园阅读的需求 3 趋势三:学校对阅读教育服务的需求给原创出版提供了机遇 根据北京市七个区校园阅读现状的调研,李学谦发现,第一学校缺乏好书,校园图书馆藏书质量堪忧,第二学校缺乏相应的优质阅读师资。第三学生个体阅读能力差异大,学龄越高阅读兴趣越低。 因此,学校提出需求要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并要求学校把书用足用好,建立校本书单。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教师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指导能力。以及建立阅读促进的长效机制。 中少社的探索与实践 4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李学谦表示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是伴随人的终生的学习能力。中小学校园作为少儿学习成长主要的场所,是开展少儿阅读服务的重要阵地。少儿出版要主动顺应基础教育改革,从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两个方面,融入教育改革的进程。 首先应调整产品结构,对接教育需求。目前中少正在建立三大产品群。一个以满足图书零售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大众读物产品群,二是以满足校园教育需求为目标的校园读物产品群,三是具有中少特色的,为少先队服务的少先队产品群。 其次就是要探索校园阅读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建立阅读服务基地。二是开展校园阅读服务,给学校提供6+1的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开发标准化阅读服务产品,如建立标准化阅读教室。四是开发标准化阅读服务产品,建立众多智慧书库。五是建立评价阅读标准,包括校园阅读数量诊断,教师素养能力评价,同时开展阅读师资培训,建立了教师阅读工作坊,研发标准阅读课程。 教育改革是阅读推广的新动力,也是催新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的新动力,少儿出版必须坚持以孩子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加大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实现由阅读内容生产向“内容创新+阅读服务”的转变。 本文整合自7月9日中国童书博览会高峰论坛活动现场嘉宾发言,已获授权刊发,有删节。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