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路线浮出水面。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对于已下发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进行详解,与此同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也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由此北京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据悉,北京首次在民政五年规划中提出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根据这两项规划,北京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范围将全方位“开疆拓土”,其中包含很多新领域,如鼓励中央在京机关招待所、度假村转型养老机构;依托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园区,统筹建设集老年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产业园区等。 养老产业发生观念巨变从单纯的事业,到事业+产业,再到现在的全面放开市场,近年来民政主管部门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发生了巨变。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往年北京民政事业五年规划后发现,本次北京公布民政“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企业主体。 从国务院近年出台的文件中也不难看出,价格改革、土地供给调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等相关工作也都在为推动养老市场成形发力,尤其是政府开始努力划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边界,将因为历史原因政府越位、过度兜底的举措收回来,让位给市场等,都是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对于北京,政府力推养老向更加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典型案例就是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推行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等新模式。这一新政的出台就旨在调整公办养老机构此前出现的部分畸形运营问题,比如又有政府补贴又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等现象,就没有传递出正确的产业发展信号。”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直言。 拓宽引资领域“放水养鱼”
除了放开公办养老机构等传统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外,本次民政、老龄“十三五”规划都为民资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在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的眼中,这是一种“放水养鱼”的发展方式。 民政“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北京要推动社会机构或养老服务企业利用已疏解企业或批发市场腾退后的厂房或空地,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或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料服务,提高市内养老服务覆盖率;依托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园区,统筹建设集老年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产业园区。 该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北京要探索建设健康适老社区,推进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试点。而老龄“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本市支持中央在京单位和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除本系统人员养老外,向社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整合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而对于近期在业界备受 党俊武进一步表示,其实,民政、老龄“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养老服务业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已经表明我国养老产业正在从简单地解决老年人需求向创造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的方向迈进,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养老产业链,既有产品,又有服务还有产业园区等投资渠道,正在从以往粗放、单纯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复合发展转型。“提出规划后,下一步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能顺利让计划变现。”党俊武表示。 不过,党俊武也强调,“全产业链发展养老服务业就意味着解决养老相关体制机制问题更为迫切”。他坦言,转变后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将更广、更深地涉及多个部门,政府必须发挥协调作用让各部门密切配合。 来源:养老中国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