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古今惠泽海淀 文章导读 一场活动做完后,可以输出多种内容,聚焦到其中的新闻通稿,我从三个方面来分享怎么写一篇不俗的新闻稿,分别是标题怎么起,正文怎么写,有什么注意事项。 来看完整版 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新闻稿,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内容。标题都是“XXX活动顺利开展”,开头都是“为了提高/培养/改善/增强……”,过程都是流水账式的“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活动都能“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居民都是“纷纷对此次活动一致好评”,而且都“期待下次参加”。 这是不少公益组织新闻稿常见的套路。这样的新闻稿恐怕不止读者不想看,作者自己也不想多读一遍,今天就来分享下,怎么写一篇不落俗套的新闻稿。 01 新闻稿分类(上)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新闻稿写给谁看,目标读者不同,新闻稿用途就不同,相应的新闻稿写法也不同。 当然,以下几种不是狭义上的新闻稿,但都是通过一场活动可以输出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读者,这些内容不一定是由办具体活动的人来写,也可以是项目主管或督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志愿者等。 1.如果你的目标读者是社会组织从业者,新闻稿适合以活动的逻辑、设计、经验、技巧等内容为主,这种内容我们写得比较少,先不做谈论。 2.如果你的目标读者是出资方或评估方,新闻稿适合以活动的流程、效果、影响、特色等内容为主。 3.如果你的目标读者是服务对象或潜在服务对象,新闻稿适合以活动的细节、参与对象的体验等内容为主,可以相对多放一些照片或视频。 上述的后两类我们经常遇到,虽然有差别,但在平常工作中往往不会严格区别,更多情况下是写一篇新闻通稿,在满足痕迹管理和资料留存的同时,针对这两类目标读者调整文章内容的比重,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这类内容。 02 新闻稿分类(下) 这类新闻通稿比较常见的也有三种,我姑且归纳为三种视角。 1.特写视角,一般不是针对某个具体活动的新闻稿,而是观察某个项目中的服务对象,做人物特写,这类视角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某类相对特别的群体,比如艾滋病患者、孤寡老人等,常用综述式特写,通过分别描写这类群体的多个人来体现这个整体。 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某类比较普通的群体,比如一般的社区居民,常用微缩式特写,详细写其中一个人的变化,表现项目对这个群体的影响。 2.旁观视角,也就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活动,以表现活动的效果,比如我们开展一场针对父亲的亲子教育课程,可以邀请孩子母亲来分享变化和感受,比如在社区办一场运动会,可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去描述,最后由我们整理成稿。 3.整体视角,就是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写清楚,再根据想表现的重点不同,把相应的内容进行扩展。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新闻通稿写法,我们也经常把这类新闻稿写成流水账和套路文。 因此我们聚焦到这类新闻稿,分析下怎么写好一篇新闻稿。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标题怎么起,正文怎么写(这部分内容参考了吕其谦工作室的经验),有什么注意事项。 03 标题怎么起 有种标题最好不要出现,就是方案式标题,直接把“XXX方案”改成“XXX顺利完成”,这样的标题完全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相对来说,我推荐以下四种标题。 1.调动好奇法,我们可以在标题中突出活动前后的服务对象的变化,尤其是某个改变之快,或者某个改变之大,让读者好奇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做到这种效果。 2.制造预期法,如果活动规模较大,或者参与人数较多,或者覆盖范围较广,可以在标题中呈现出来,给读者一个活动非常成功的预期。 3.突出特点法,特点包括服务对象特点、服务内容特点等,在标题中点明特点,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关联热点法,第一种关联是和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相联系,注意不要是负面事件(绯闻、灾害等)或政治事件,比较保险的方法是和节日产生关联。 第二种关联是可以在标题中改写流行语,这种标题常用于网络传播,但不建议常用,一是因为流行语的生命周期很短,二是因为有时很难判断流行语的原意是否合适。 04 正文怎么写(上) 虽然统称为新闻稿,但至少可以根据字数粗浅的分为消息、新闻、专题,对此我推荐十句话作为建议,第一句话可以写完消息,前六句话可以写成新闻,完整十句话可以作为专题报道,这部分内容参考了吕其谦工作室的经验。 1.一句定调。也就是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用最简单的方式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大概需要50字左右,如果只需要写一个消息,50字就够了,如果需要写一篇字数较长的新闻稿,可以将这部分作为全文的第一段。 2.内容扩展。可以前六要素中的几个要素详细说明,比如一场社区大型便民服务,想去扩展活动内容,可以按时间逻辑介绍不同阶段活动,按空间逻辑介绍不同区域活动,按人群逻辑介绍针对不同类别居民开展的活动等。 3.突出亮点。可以重点描述活动中的两类内容,一类是最重要的点,这个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就可以预测到,可以从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寻找,另一类是最有特色的点,这个除了在活动设计中寻找外,也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从服务对象现场反响中寻找。 4.增添细节。细节不仅可以表现活动的真实感,也可以在细节中突出重点和成效,比如描述服务对象的动作、表情,描述活动现场的环境细节等。 5.旁观者清。可以通过加入第三者的表述,所谓第三者就是除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以外的人,比如服务对象家属,社区工作人员等,第三者的表述能让整个活动更真实且生动。 如果能用直接引语效果最好,把别人说的话直接放到新闻稿中,可以体现这个人的性格,也可以丰富新闻稿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合适的直接引语,也可以用间接引语。 如果现在实在没有第三者,我们摘取工作者或者服务对象的表述放在新闻稿中,可以有相似效果。这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引语,都要保证不曲解表述者的原意。 05 正文怎么写(上) 6.结尾点题。到这句话结束一篇字~字的新闻稿就可以完成了,一篇新闻稿的结尾我们可以尝试选择这几种方式。 背景式,介绍活动所属项目或执行机构。补充式,介绍相关的社工知识、服务领域、服务数据等。总结式,回顾内容,说明意义,注意不要落俗套。展望式,根据活动内容描述对愿景的想象。呼吁式,根据活动内容号召公众的某种行动或理念。 7.来龙去脉。说明我们开展本活动的原因,比如设计这个活动是因为哪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问题的广泛性与紧迫性如何,我们是怎么调研这个问题的等等,从这句话开始到第十句话,我们可以从字以内的新闻稿扩展成0字左右的专题报道。 8.名正言顺。说明我们开展本活动的目的,上句话是活动前的背景,这句话是活动后的预估,比如我们希望问题能达到哪种程度的缓解,短期来看有什么成效,长期来看有什么影响等。 9.发现曲折。我们在设计和执行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某些困难,可以描述下这些困难是什么,我们是怎么遇到的,遇到后是怎么应对的,对应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意外和转折,应对的最终结果如何,这一部分可以让内容更有波澜。 10.开展比较。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在最后,比如进行历史阶段的比较、不同区域的比较、不同行业的比较。 拿社区服务来说,如果同样问题发生在20年前怎么回应,当下可以怎么回应,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社区服务差异在哪,国内国外的社区服务差异在哪,社会组织怎么做社区服务,如果是地产公司会怎么做社区服务等。 以上十句话不一定在写新闻稿时都要用上,只要对此有印象,就有可能可以跳出流水账和套路文,写出一篇有特色的新闻稿。 06 相关的注意事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写完一篇新闻稿后,最好能以通读的方式再认真检查一遍,尤其要重点检查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符号误用。错别字比如“的、地、得”的误用,病句比如语序不正确、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标点符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一段话只有一个句号,剩下全是逗号。 2.还有要注意表述的严谨。比如要介绍参与成员时最好用全称,如机构/单位+职务+姓名,比如四套班子的顺序应该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这部分要注意的还有很多,需要在日常多积累。 3.还要注意表述要符合社工伦理。比如文章中出现“关爱残疾人”之类的表述显然不恰当,首先对人群的表述可以优化成“残障人士”或“障碍人士”,其次也不应该出现“关爱”这类字眼。 4.最后就是使用网络用语或流行语时需谨慎。部分用语不符合语言规范或者不够文明,不应该出现在任何表述中,部分不常见的用语也尽量不要用,避免让读者不解,另外即便是其他常见用语,也尽量不要出现的正式新闻稿中。 以上,我从标题、正文、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分析了怎么写好新闻通稿,其中第二方面要感谢吕其谦工作室的经验,篇幅有限,没办法逐一举例,你可以找找自己机构的新闻稿试着做些修改。 作为一篇新闻稿,除了文章,配图也很重要,下一篇文章会和你分享搭配新闻稿的照片怎么拍摄。 “我与社区共成长” ——惠泽社工 社工成长汇 一个有趣、有料、有内涵的社工集群地 北京市海淀惠泽社会工作事务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t/13271.html |